时间:2021年4月9日 来源:金十数据 转载:标杆网
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,美元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。然而自疫情暴发以来,美国开启无限放水模式,短短一年之内,其财政刺激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。因此,为了规避美元风险,全球掀起了一场空前的“去美元化”浪潮。
01
截至目前,至少有俄罗斯、德国、日本、越南等53国通过非美元石油交易、签订货币互换、抛售美债等方式“去美元化”。据美媒统计,截至2020年12月,包括中国、日本、德国在内的全球29国已抛售近万亿美元美债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关于美元霸权崩溃的讨论甚嚣尘上,但我们回过头看,甭管网上如何唱衰美元,美元的崩盘迹象似乎并不明显——截至去年四季度,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不过是由第三季度的60.5%小幅下滑至59.02%。
值得一提的是,美国新任掌舵人上任之后,出手更是“大手笔”——1.9万亿美元的纾困计划刚通过,又开始推出2.3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,同时还有一项2万亿美元侧重教育与医疗的经济纾困法案在路上,全球恐怕也就只有美国敢这么玩了!
想必各位会疑惑,美国放水力度不减,同时世界各国都在“去美元化”,为什么美元还没崩盘?其实,各国去美元化,并非真正的要抛弃美元,而是要降低对美元的依赖,避免被美元“薅更多的羊毛”。各国还是相信美元的,因为美元不像俄罗斯卢布、巴西雷亚尔、土耳其里拉等货币,动辄一天内大幅贬值10%以上,而是长期保持稳定、不会大起大落。
美元获得“支撑”的背后,是美国拥有世界第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,此外还有一套提供保障的制度体系。这就要从石油美元说起了。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,美国很快就盯上了被称为“黑色金子”的石油,随后便找来OPEC组织中具有领导地位的沙特,与其达成了一系列“不可动摇的协议”,要求沙特的石油交易必须使用美元来结算。
石油的重要性有多大,从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1973年~1975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就一目了然了。更通俗的讲,你可以不喜欢美元,但不会不用石油吧?不管各国如何折腾都要储备美元来结算,正如基辛格所言“谁控制了石油,就控制了所有国家。”
可以说,石油贸易是美元流向全球的重要支柱,只要美元不与石油脱钩,那么各国就无法完全的“去美元化”,更何况如今全球贸易很大一部分都已经使用美元结算!
02
按道理说,即便美元作为国际货币,货币超发也必然会引发贬值浪潮,津巴布韦币不就是最好的例子?但为何美元始终保持稳定?
这就要说到美国的国债了,美国向全球输出的美元,最终都是通过购买美债等方式回流到美国,形成美元环流。而美元超发的货币,大部分也都流入到了国债,从数据来看,过去一年美国财政刺激规模超5万亿美元,而美债总量就增加了4.55万亿美元。可以说,正因为有国债的托底,美国才有了大规模放水的底气,同时还能保障美元的稳定。
需要指出的是,目前美国超28万亿美元的国债中,海外投资者只持有7.1万亿美元左右,占比25%左右,美债的最大买家是国内投资者。所以,甭管网上如何热议多少国家抛售了美债,对美国的影响其实还是相对有限的。相反,因为美债200多年来都未曾出现过债务违约,信用良好,这或许是各国相信美元的另一大原因。
当然,作为美元的控制阀门,美联储也是懂得开源节流的。据了解,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到2013年的100年里,美联储共计发行的美元约10万亿。一直以来,美联储还有一个用来限制因美元发行导致货币贬值的专业指标——M2/GDP<0.7,即便疫情使美联储打破了这一“铁规”,但截至2020年末美国M2(19.1万亿美元)/GDP(20.93万亿美元)也只有0.91,虽说宽松但也不至于大泛滥。
基于以上的讨论,就不难理解美元为何不会瞬间崩盘了。只不过,如今美国已经陷入了“举债度日”的恶性循环,其肆无忌惮地放水,向全球转嫁经济危机做法早已引发各国不满,这忍了也就算了,但如今的美国还动辄使用美元霸权今天制裁这个国家,明天制裁那个国家,使得大家都不能好好的做生意,各国恐怕也是忍无可忍才“造美元的反”。
短时间内美元崩盘可能性是不大,不过从长远来看,美元恐怕会被缓慢地蚕食,最终霸权旁落!到时候取而代之的是否会是人民币,那就不好说了。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